在公司第二屆職工技能比武的賽場上,來自化肥分公司尿素二車間年僅26歲的鉗工劉文輝身形雖瘦弱,但是拉動著鋼鋸切割螺帽邊緣的力度絲毫不遜色于其它參賽的大個子。
“我們車間就他一個參賽?!”
“短期勤學苦練的專業培訓,加上平時的扎實功底,他肯定能行!”這是檢修工友對他的稱贊。
鋼鋸雖利,不銹鋼螺帽也堅,劉文輝上場不久就脫下了外套,相比較其他選手,他的倒角顯得“慢條斯理”。每一次拉鋸都要顧全整體,既不能殘留太多,后期打磨難精準;也不能過之絲毫,不然“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卡尺在他手中比對,標準在他心中自留,加工時要顧及達到全面的精度要求。全場唯一鋸齒狀木塊工具座,一看就是他的私有物品,斜翹式的擺放方式卻是比平放醒目、易取。劉文輝用絲錐攻入1-2圈時,嚴謹的用角尺檢查并校正位置到符合要求,此刻考驗的是兩手必須置于水平且垂直。
“比賽還剩五分鐘!”劉文輝繼續精準打磨。
“遭了,比平時的失誤要大些!甭犓@么一說,我也以為沒戲了。
最終,僅僅有三年鉗工經驗的劉文輝榮獲了三等獎,他的雙手展示了工匠精神存在于毫厘之間,他由衷地說道:“我還沒有完全掌握鉗工技術,在企業高度重視技能人才的氛圍中,我將繼續努力!”